最近“沖浪”時,有沒有發(fā)現(xiàn)社交網(wǎng)絡里的寫真變多了?
近來,AI寫真火爆。比如在某應用上,只需上傳1張正臉照及20張以上個人照片,再支付9.9元,稍事等待,就能獲得一套媲美專業(yè)機構的“精修”寫真。(8月8日《廣州日報》)
對此,怎么看?挺好。新技術就是用來改變生活的,九塊九,不到一杯奶茶的價錢,即可實現(xiàn)“寫真自由”,相當劃算。如果再順手發(fā)個朋友圈,收獲滿屏留言和點贊,那種“快樂”自然無需多言。那么,個人信息是否安全呢?從人臉識別到AI換臉、AI寫真,每有人工智能相關應用出現(xiàn),網(wǎng)友總會擔心隱私泄露風險。對此,站在個體的角度看,謹慎即可。按專業(yè)人士說的,發(fā)現(xiàn)平臺強制收集個人信息,就果斷拒絕;如果還是放心不下,大可“敬而遠之”。不跟風、不湊熱鬧,沒什么不好。
當然,如果把AI應用作為一個現(xiàn)象來看,可討論的還有很多。近年來,人工智能技術迎來大爆發(fā),面向消費者的產品也層出不窮、花式翻新。它們究竟改變了什么?個人理解,就本質而言,可以說是“服務的規(guī)模化”。過去,人對人的服務很難規(guī)?;瑪z影師拍照即是如此。AI技術則不同,憑借算法、算力加持,一款應用可以面向海量用戶,直接實現(xiàn)了規(guī)?;姆铡D敲磫栴}來了,去攝影機構拍攝寫真,也需登記個人信息,留下各種私照,為什么人們不太擔心隱私泄露問題?這或許就是線下服務與AI產品的根本不同。一個在“明”一個在“暗”,一個是實體一個很虛擬,一個人對人、一個人對“屏”,一個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維權、一個則相對麻煩……
“服務的規(guī)?;?rdquo;意味著邊際成本更低,是門好生意;也意味著風險的放大和累積,需要在監(jiān)管上加碼。今年7月,《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》出臺;目前,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安全管理規(guī)定也正公開征求意見。監(jiān)管不可能總能跑在新事物前面,但研究透、把握準“新”與“舊”的不同,讓線上的產品和服務面臨不低于線下的監(jiān)管力度、不少于線下的監(jiān)管手段,應該是大勢所趨。屆時,AI寫真的“幕后”商家們信息透明,服務全程被監(jiān)督,用戶維權更便捷,公眾的疑慮自然會減少,AI也能更好地改變生活。
免責聲明: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廣視網(wǎng)、駐馬店融媒、駐馬店網(wǎng)絡問政、掌上駐馬店、駐馬店頭條、駐馬店廣播電視臺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創(chuàng)版權請告知,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。凡是本網(wǎng)原創(chuàng)的作品,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,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:http://www.blogvestidosde15.com/showinfo-253-297133-0.html,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