駐馬店臺記者 朱建峰 平輿融媒 劉鑫 張旭龍
政務服務的溫度,藏在每一次耐心的解答里,映在每一次貼心的指引中。在平輿縣政務服務大廳,有這樣一群身著紅馬甲的志愿者,他們穿梭在辦事群眾之間,用熱情與專業(yè)搭建起服務群眾的“連心橋”,讓政務服務更有溫度、更接地氣。
平輿縣政務服務大廳內(nèi)人來人往,身著紅馬甲的志愿者們忙碌的身影穿梭在自助終端機、業(yè)務窗口和等候區(qū),有的彎腰指導群眾操作機器,有的手持表單耐心講解填寫規(guī)范,有的攙扶老人前往特殊群體服務窗口,“志愿紅”與大廳的政務藍交相輝映,構成一幅溫暖的服務畫卷。
市民趙銀太剛辦理完企業(yè)注冊業(yè)務,滿意地點頭說:“以前來辦事,總擔心流程復雜、材料不全,得跑好幾趟?,F(xiàn)在一進大廳就有紅馬甲引導,提前幫我檢查材料,有缺漏的地方當場告知,一次就辦完了。說實話,紅馬甲飄過的地方,連辦事大廳的空氣都變得暖融融的。”
市民 張三元手持辦理好的醫(yī)保業(yè)務單據(jù),面帶笑容說:“我這眼睛不好使,孩子幫我預約了醫(yī)保業(yè)務,到這兒看著機器根本不知道咋弄,正著急呢,紅馬甲的就過來了。手把手教我點哪里、輸啥信息,五分鐘就弄完了,真是幫了大忙了!有他們在,咱老百姓辦事心里踏實。”
今年60多歲的老漢張三元是“紅馬甲”志愿者日常服務的一個縮影。每天,這樣暖心的場景在平輿縣政務服務大廳要上演數(shù)十次。從打印復印、材料預審,到政策解讀、特殊群體陪辦,志愿者們始終踐行“群眾需求在哪里,服務就延伸到哪里”的理念,把貼心服務送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。
這支“紅馬甲”志愿服務隊,由18名青年骨干組成,日均服務群眾超300人次。為了讓服務更精準、更高效,團隊創(chuàng)新開展“換位體驗”培訓,站在群眾視角梳理辦事痛點,整理出20類高頻問題的標準化應答指南,還推出“預檢-分流-跟蹤”全鏈條服務模式,從群眾進入大廳開始,就有志愿者主動上前詢問需求,提前篩查材料、分流業(yè)務類型,全程跟蹤服務進度,大大縮短了群眾辦事時間。
“紅馬甲”志愿者代表張靜表示:“我們每天都會提前到崗,熟悉當天的業(yè)務辦理高峰和重點事項。作為志愿者,不僅要當好‘導航員’,幫群眾少跑腿、少排隊;還要當好‘傾聽者’,記下來辦事群眾反映的難點問題。能通過自己的一點努力,讓大家辦事更順心,我覺得特別有意義。”
志愿者張靜引導一名市民來到自助終端機前,手指屏幕逐步講解操作步驟;另一處,志愿者正在為等候的群眾發(fā)放政務服務指南,用通俗的語言解讀最新的社保政策;服務臺旁,志愿者認真記錄著群眾提出的意見建議。
平輿縣政務服務中心副主任黃路告訴記者:“我們組建‘紅馬甲’志愿服務隊,就是想打通服務群眾的‘最后一米’。我們要求每一位志愿者既要精準‘把脈’群眾需求,做好現(xiàn)場服務;也要及時收集群眾反映的堵點、難點問題,向后臺業(yè)務部門反饋,推動服務流程不斷優(yōu)化。讓志愿者既當‘服務員’,也當‘調(diào)解員’,真正實現(xiàn)‘民有所呼、我有所應’。”
【記者手記】從“被動受理”到“主動服務”,從“流程辦事”到“溫度辦事”,平輿縣的“紅馬甲”們用行動詮釋著政務服務的初心,讓群眾在每一次辦事過程中,都能感受到來自政府的關懷與溫暖,為優(yōu)化營商環(huán)境、提升城市文明形象注入了強勁的“志愿力量”。如今,“紅馬甲”已成為平輿縣政務服務大廳的一張亮麗名片,更是當?shù)卣毮苻D(zhuǎn)變的生動注腳。志愿者們用腳步丈量服務溫度,用微笑傳遞城市善意,在方寸窗口間,把政務服務的“觸角”延伸到群眾身邊,讓辦事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便利與溫暖。
免責聲明: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廣視網(wǎng)、駐馬店融媒、駐馬店網(wǎng)絡問政、掌上駐馬店、駐馬店頭條、駐馬店廣播電視臺)”的作品,均轉(zhuǎn)載自其它媒體,轉(zhuǎn)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創(chuàng)版權請告知,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(nèi)容。凡是本網(wǎng)原創(chuàng)的作品,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(zhuǎn)載,如需轉(zhuǎn)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:http://www.blogvestidosde15.com/showinfo-11-365436-0.html,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。
責任編輯 / 朱建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