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視網消息(焦點訪談):黃淮海地區(qū)是我國冬小麥種植的主要區(qū)域,可今年的麥播時節(jié)卻遭遇了天氣的挑戰(zhàn)。9月以來的連續(xù)陰雨造成區(qū)域秋收困難、冬小麥播種推遲。特別是小麥主產區(qū)河南的部分地塊土壤濕澇、播期推遲了15天左右,引發(fā)晚播的連環(huán)風險。這種情況下,怎么在不利天氣中搶回農時?怎么降低晚播對來年夏糧的影響,保持糧食生產的穩(wěn)定呢?
截至11月18日,河南全省冬小麥已播8116萬畝,占預計面積95.5%,麥播工作已基本完成。這樣的播種進度,在今年,得來并不容易。
從9月開始到10月下旬,河南遭遇了60多年不遇的連續(xù)陰雨。這樣的天氣給秋收秋播工作帶來嚴峻挑戰(zhàn)。
農業(yè)農村部小麥專家指導組顧問、河南農業(yè)大學教授郭天財:“氣象部門統(tǒng)計數據是1961年以來,降雨持續(xù)時候最長、降雨量最大、光照時間最少的一年,都是破了歷史極值。導致今年河南秋作物收獲期推遲、騰茬推遲、整地推遲、播種推遲,小麥大面積晚播。往年河南大約10月上旬大面積播種就開始了,今年10月24日全省麥播才開始,比之前晚了10到15天。”
在河南的南部地區(qū),不少地塊土質偏黏性,不易排水,機械無法作業(yè),冬小麥播種一再推遲。事關明年夏糧收成,唐河縣的農戶們非常著急。
在11月7日這天,唐河縣種糧大戶喬振群家庭農場的3000多畝地還有六成沒有播種冬小麥。
前些天本來要抓緊播種,結果又下了連續(xù)三天的陰雨,播種再次推遲。
因為雨水太大,許多地塊都長出了青苔,這給播種冬小麥帶來了更大的困難。
這幾天,天氣終于放晴,唐河縣另一家種植戶焦強的地里,還有不少秋收時機械留下的深深車轍印和積水。焦強是位種植老把式,憑借多年的經驗,他認為如果沒準備好,盲目搶播反而會適得其反。
土壤狀況是否良好是小麥能否順利出苗、生長的基礎,雖然播種推遲,也必須把握好整地關。針對普遍土地濕澇的情況,河南提出一定要遵守“播期服從墑情、進度服從質量”的原則,按照“寧晚勿爛、適墑應變”的理念,根據土壤情況來整地播種。
連續(xù)幾天的大晴天后,整地時機終于來臨。農戶們抓緊把地先深翻,然后晾曬幾天,才能用旋耕機把土塊打碎。
相比前些天的等待,這幾天喬振群一下子變得非常忙碌。因為許多農戶都要抓緊犁地,喬振群負責的合作社的幾臺犁地機械非常搶手。
預計到集中犁地可能會面臨機械不足的情況,河南當地已經做了預案,整合農機資源,并啟用了數字化小程序“農機調度云平臺”,可以根據各個地塊的情況,實時精準調配農機來滿足需求。
為了盡快把地塊翻耕完,最大限度減少秋播推遲帶來的影響,當地幾乎所有的犁地機都在連夜作業(yè),“換人不換馬”。
記者看到,有些等不上大型機械或者地塊較小的小農戶們,也在用自己的手扶拖拉機加緊犁地。而那些土壤濕度過大、暫時不適合翻耕的地塊也沒閑著,無人機在上空為它們噴灑農藥。
要種好種足小麥,不僅要把好整地關,接下來把好播種關也很重要。面對今年的實際情況,河南當地調整方案,提出了“四補一促”的栽培技術。
所謂“四補一促”,就是選用晚播早熟小麥品種,以種補晚;適當增加播種量,以密度補晚;提高整地播種質量,以質量補晚;科學施足底肥,以肥補晚;加強田間管理,促進弱苗生長。這套有針對性的方案,為減少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、穩(wěn)產豐收奠定了基礎。
在喬振群家庭農場的農資供應點,這些天來買種子和化肥的村民絡繹不絕。前些天縣里已經組織種糧大戶們進行培訓,內容包括應對晚播用什么種子、怎么種、用什么肥、怎么施肥等。種糧大戶們會把這些知識及時告訴來買種子化肥的村民。
針對今年的特殊情況,當地還增加了一項措施,就是要給小麥種子裹上一層防病害的涂層,來應對晚播帶來的更大可能的病蟲害風險。各個種子銷售點在出售種子時,就會幫農戶們把防病害的涂層拌種好。
記者采訪期間,經歷了當地從陰雨到放晴的過程。陰雨時大家一邊等待一邊做各項準備,一放晴就抓緊翻地、耕種,環(huán)環(huán)相扣,一刻都沒有停歇。
雖然陰雨天給秋收秋種都帶來了影響,但記者在當地真切感受到,從小農戶到種糧大戶,大家也都在“搶”抓耕種時機,力爭搶回農時。
馬灣村的種糧戶黨國營這幾天也在爭分奪秒進行播種,他要在兩天內把手里的一百多畝地播種完。
雨情是把雙刃劍,濕潤的土壤也意味著今年的底墑非常足,土壤底墑是指種莊稼以前土壤中已有的濕度,充足的濕度為作物發(fā)芽生長提供良好條件。所以今年即使小麥晚播,來年也可能高產。對明年夏天小麥產量,老喬比較樂觀。
除了科學施策,加強對整地、播種各環(huán)節(jié)的管控,數字技術同樣在應對小麥晚播上發(fā)揮著巨大作用。
在鄧州的智慧農業(yè)中心,記者看到,智慧平臺正實時監(jiān)控田地的濕度、溫度等情況。
智慧平臺還融入了人工智能技術,相應的大模型根據積累的數據,給種植戶提供從播種到后續(xù)田間管理的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建議。
小麥種植專家郭天財認為,如果今年是暖冬,明年小麥豐產的可能性很大。但是前提是一定要做好播種后的田間管理。
郭天財:“小麥大面積晚播,但是雨水又補充了土壤墑情,河南有句農諺:地濕無晚麥,麥收隔年墑,麥種泥窩窩,來年吃饃饃,這就說明了底墑的重要性。根據我從事小麥研究50年的經驗,哪一年的底墑好,第二年往往是豐收年。培育冬天壯苗要抓好春季和后期兩個管理的關鍵時期,這樣才能實現(xiàn)小麥的豐產高效。”
據農情調度,截至11月18日,全國冬小麥播種過九成,其中黃淮海近九成半。當前,各地正搶抓農時,有力推進秋冬種。國家有關部門正在積極落實化肥保供穩(wěn)價機制。主要化肥企業(yè)也保持較高開工水平,保障秋冬種用肥。而因地制宜、科學施策,推動健全便捷高效的農業(yè)社會化服務體系,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,也會提高農業(yè)應對自然風險的能力。
免責聲明: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廣視網、駐馬店融媒、駐馬店網絡問政、掌上駐馬店、駐馬店頭條、駐馬店廣播電視臺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創(chuàng)版權請告知,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。凡是本網原創(chuàng)的作品,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,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:http://www.blogvestidosde15.com/showinfo-263-371189-0.html,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。